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逆宋 > 二〇三 开银行
    赵柔再次来到宫里,柴宗训和符昭正欢天喜地的逗着孩子。

    见到赵柔,符昭上前抓住她的手:“郡主,这些日子真的太感谢了,把孩子照顾得这么好。”

    赵柔淡淡一笑:“不用谢,谁叫我也喜欢这孩子呢。”

    “郡主,案情听清楚了吗?”柴宗训问到。

    “清楚。”赵柔压抑住自己的情绪。

    柴宗训又问到:“进宫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符昭笑到:“这还用问,当然是来看看孩子啊。”

    赵柔跟着挤出一丝笑容:“对啊,我怕孩子突然离开我会哭闹,所以来看看。”

    此时太监万华进殿到:“皇上,礼部侍郎刘以铭求见。”

    柴宗训叮嘱红袖:“可要将皇后娘娘和小皇子照顾好,朕去去就来。”

    柴宗训一走,赵柔扑通一声便跪下了,符昭慌忙拉她:“郡主,这是做什么?”

    赵柔哭到:“娘娘,我求把孩子还给我好不好?我答应,只要把孩子给我,以后我可以离们远远的,再也不打扰们,更不会痴心妄想进宫为妃为嫔。”

    “郡主,”符昭正色到:“我谢谢这段时间对皇子的贴心照顾,但他毕竟是我的孩子,我怎能将他给?”

    “大不了再和皇上生一个,”赵柔说到:“可我只有这孩子一个。”

    符昭有些不悦:“我和皇上不管生多少,都是我们的孩子,绝不可能给。”

    “我对孩子的爱不会比少半分,”赵柔忿忿到:“为了孩子,我不惜与董遵诲为敌,不惜蒙受不白之冤,可呢,只会躺在床上哭泣,孩子跟着我绝对会更好。”

    符昭说到:“这是什么奇怪的想法?我知道一直对皇子很好,皇上也下旨皇子以姨母称,可以随时进宫来看他。但不能仗着喜欢他,就要让他与我母子分离。”

    一旁的红袖说话就要尖酸得多:“从来没见过这么奇怪的人,一个黄花闺女,却要抢别人的孩子做自己的儿子,这是不要脸了吗?”

    “红袖,”符昭喝到:“不要胡说,若非郡主与皇子有缘,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皇子。”

    红袖撇撇嘴:“郡主,奴婢劝还是好自为之吧,别闹到最后皇上不准进宫,便再喜欢皇子也看不到了。”

    赵柔之所以等到柴宗训走了之后才要孩子,就因为她知道符昭拉不下面皮说狠话。

    但红袖若将此间情形说与柴宗训知道,那可是个狠心的主儿。

    赵柔不甘的起身:“娘娘,方才因为舍不得孩子,以至于鬼迷心窍说了些胡话,还请娘娘恕罪。”

    “我能理解的心情,我不会放在心上的。”符昭说到:“是皇子的恩人,今后随时都可以进宫来看他。”

    “多谢皇后娘娘。”

    柴宗训到了文德殿,刘以铭已在此等待。

    “刘卿何事见朕?”柴宗训问到。

    刘以铭执礼到:“回皇上,东丹国使臣来到汴梁,欲与中原重修旧好。”

    “东丹国不是辽的属邦吗,为何要与中原重修旧好?”柴宗训问到:“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回皇上,”刘以铭对到:“东丹国原名渤海国,是长期活跃于东北的政权,唐时曾归附于中原,封其首领渤海郡王,所以才有渤海国名。”

    “只是后来中原战乱,辽人便趁机占了渤海国土,渤海人拼死抵抗不住,便大批逃散,部分亡入高句丽,部分亡入更北的女真。”

    “辽人将剩下的渤海人部迁入其内陆为奴为婢,渤海国改东丹国,以辽国皇室管理。亡入高句丽和女真的渤海人本想借助这两国力量,可这两国原就是辽之臣属,若非贪图东丹财货,根本不会施救,怎会出手相助。”

    柴宗训接话到:“所以东丹国便想到了中原?让朕当这个冤大头?”

    “皇上,”刘以铭说到:“臣听说东丹国土地是黑色的,不论种什么,产出都比中原至少大一号。”

    “东丹国自隋唐时就属中原版图,目下我大周兵强马壮。东丹既派使者前来,皇上何不将计就计,王师出幽蓟,将其收归?”

    又一个穷则搁置争议,富则自古以来。不过东北那旮沓,确实富饶。

    根据他有限的辽国历史知识,以及这个时候两边的交流,柴宗训知道现在的辽国在明主耶律贤的治理下,国力正在好转。

    东丹国虽然只是个臣属,辽人究竟愿意花多少力气去保住无法预估。

    柴宗训思虑一会,开口到:“问问杨业,大庾道沿线的民情平复没有,若已平复,命其速率领背嵬军入汴梁。”

    不几日,虔诚八百里加急军报入汴梁。

    原来南唐民心早已属江南,杨业本打算离开。但大庾道往来的行商巨贾吸引了不少盗贼前来,常有商旅的钱财被劫。

    虔城是丘陵地形,非常适合盗贼藏身,以至于官府的差役不够用,只能让背嵬军帮着缉盗。

    偏偏这盗贼鬼的很,只劫钱银,不劫货物,缉拿起来难度极大。

    想不到大周精锐中的精锐被小小的盗贼囿于虔城,动弹不得。

    “这也不是办法,”柴宗训说到:“须得设法解决,不能让背嵬军困在那里,误了军国大事。”

    一旁的董遵诲说到:“皇上有所不知,途径大庾道的都是长途贩运货物,若是运得少了,一趟盈余还抵不了押运花费;若要运得多,须带着大量现银,所以才引得盗贼铤而走险。”

    “虽然杨令公的奏折里没有明说,但以臣估计,定有当地百姓参与其中,为盗贼联络消息、提供藏身之所,甚至亲自上阵抢劫。”

    柴宗训又看了一眼奏折,皱眉到:“只抢银钱,不抢货物,以至于不留痕迹,缉拿难度极大。”

    念着念着他猛的睁大眼睛:“既是这样,为何不开设银行,只拿着存折,比带着现银要安得多。”

    董遵诲已然习惯柴宗训嘴里蹦出他没听过的事物,于是只问到:“银行?怎么开?”

    “速传魏王进宫,朕要与他商议,国开设银行。”

    符彦卿授侍中以来,在柴宗训的支持下获得了财权,后来柴宗训忙于他务,于是符彦卿就得了个财权。

    想来他已经七十多了,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各种风浪都见识过,七子五婿个个身居高位,也没什么动力了吧。

    上得殿来,符彦卿微微欠身:“老臣参见皇上。”

    “魏王平身,赐座。”

    两个小太监搬了把椅子,服侍符彦卿坐下:“未知皇上召老臣所为何事?”

    柴宗训说到:“朕今日见到虔城奏折,因商贾往来携带大量现银,以至于盗贼蜂拥。所以朕便在想,能否开设银行,可令商贾本地存钱,异地取钱。不光商贾,寻常百姓也可存钱于银行,如此当方便得多。魏王既为财相,此事若能成行,当归魏王署理,未知以为如何?”

    符彦卿稍作思虑:“皇上,若是本地存钱,异地可取,则须国各地均开设银行。每地皆须派吏员署理,如此算起来,又是一笔庞大开支。”

    柴宗训说到:“这个魏王尽可以放心,银行除存钱外,还可提供借贷,借贷之利便足以养活吏员。”

    符彦卿又想了一会儿:“皇上,若银行借贷,此事恐难成行。”

    “为何?”柴宗训问到。

    “回皇上,”符彦卿解释到:“若银行只存取,不借贷,老臣敢保随时可开始。只是这借贷,只因民间多与本地富户豪强借贷,若皇上开设银行借贷,岂非与民争利?此非尧舜知人安民之道。”

    “什么与民争利?”柴宗训说到:“不过是夺了些豪强大户的利而已,但方便的还是更多的子民。”

    至于什么尧舜安民之道,柴宗训更懒得说。

    根据《竹书记年》记载,尧的位置是从帝智手上来的,说是禅让,怎么却突然无缘无故有了‘四凶’?

    而舜受禅于尧,为何尧的儿子丹朱被囚于丹水?尧也被流放?

    当然,舜也毅种循环,遭夏禹流放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更是到了弗南,因为经常思念舜而流泪,泪水滴在竹子上留下斑斑泪痕,所以才有了‘湘妃竹’。

    当然,这些都跟符彦卿说不着。

    而符彦卿却继续解释到:“皇上,豪强大户之所以成为地方势力,多因家族子侄在朝中任职,若与豪强大户争利,便等同于与朝中重臣争利。”

    柴宗训喝到:“朕只要百姓过得好,这些朝中重臣,本已拿着朕的俸禄,还去克扣百姓,还有良心吗?”

    “皇上,”符彦卿说到:“臣敢问皇上,与士大夫治天下,还是与百姓治天下?”

    柴宗训冷冷到:“朕即位之初便以说过,与故汉唐人共天下,士大夫是故汉唐人,百姓同样是故汉唐人。百姓多而士大夫寡,朕自然优先照顾百姓。”

    “百姓愚昧,苦乐皆来自天恩,”符彦卿劝到:“但士大夫不是,还请皇上三思。”

    柴宗训是个有了想法便一定要做到的人:“朕意已决,先期在大一些的州县开设银行,魏王还是想想具体该如何运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