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七海扬明 > 章一八九 合心意
    卡尔十二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顺滑的与帝国合作。

    在欧洲,帝国有两个对手,一个是近在咫尺的沙俄,帝国不希望这个国家强大,一个是欧陆强权法国,帝国希望能平衡其影响力。

    也正是为了防止这两个国家支持的贵族成为波兰国王,所以帝国选择了支持奥古斯都这个名气大于实力的家伙。

    原本,奥古斯都就是最有力的两个竞争者之一,但随着帝国已经半公开的支持和默认支持其为了王位而使用武力的行为,那么奥古斯都就是最有力的竞争者。

    奥古斯都可能会在夺取王位后发动与瑞典的战争,这一点,帝国方面并不会反对。但问题是,奥古斯都可能与沙俄结盟,这就是帝国不能接受的了。

    显然,既想奥古斯都夺取波兰王位,与帝国友好,又不让其与沙俄结盟,是很困难的事,想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只是外交行动,需要加大投入,比如军事威胁甚至直接参战,但这又与帝国有限投入的战略相悖。

    可国与国之间就是如此,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帝国视沙俄为对手,可是当奥斯曼中断帝国的苏伊士运河计划时,李君威毫不犹豫的为沙俄提供军事援助,诱使其南下进攻奥斯曼,帮助彼得稳固了皇权。

    法国是帝国在欧洲最大的竞争者,可是当有机会斩断英国资产阶级进程的时候,帝国也毫不犹豫的与法国合作,协助其建立了一支蒸汽动力舰船组成的舰队,战胜了英国海军,登陆了英国本土。

    相对于奥古斯都与沙俄结盟,帝国更担心这个国家被沙俄或者法国掌握。毕竟奥古斯都与沙俄结盟也是对付瑞典,而不是对付帝国。

    “这是一个好的切入点,但问题是怎么解决?”澹台云风摊手表示了无奈。

    卡尔十二世与奥古斯都是表兄弟关系,相互之间很了解。其实波立联邦与瑞典的战争必然性很大程度是因为奥古斯都本人,这个人有着相当的野心,想要彻底拥有波立联邦,建立世袭的政权,把波立联邦与萨克森合二为一,而建立威望的最好办法就是取得战争的胜利。

    而如果换一个性格较为软弱,或者实力比较弱的贵族担任国王,就没有这个隐患了。可问题是,一个软弱的国王很容易受到彼得、路易十四和哈布斯堡的影响,这也对帝国在波立联邦的利益有害。

    外交场上本就没有完美的局面,有的只是取舍与妥协。

    “瑞典有没有更好的人选可以取得奥古斯都,如果有的话,我们可以换一个人支持。”澹台云风说道,目前对奥古斯都的支持并不是太大,主要是态度上的,可以随时调整政策。

    江闲云沉默片刻,轻轻摇头,瑞典方面确实提出过几个人选,还是在卡尔十一世在世的时候,可那是对瑞典有利,在对帝国有利方面,并不如奥古斯都。

    虽然帝国愿意支持瑞典对抗沙俄,又不想波兰与沙俄结盟,唯一的办法就是制止这场战争,但问题是,帝国不会这么做。

    在这个时代,战争是打开一个国家国门的最好办法,帝国拥有巨大的体量,海量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战争的双方都希望帝国站在自己一方,或者至少不会投入到敌对阵营里去。只要帝国向战争的一方提供武器装备,那么另一方也必须购买。结果就是战争双方都必须向帝国开放国内市场,展开贸易。

    在和平时代,参战国为了保障国内权贵的利益,会限制本国进口一些商品,保护本国的产业,但一旦战争开启,这些就限制都会取消。

    “只不过,卡尔国王和他的重臣们提出了一个构想,那就是建立一个足以对抗敌人的联盟。”江闲云说,为了避免澹台云风误会,他主动说道:“当然,关于帝国的战略态度,我已经向他们申明了,所以,他们对帝国加入联盟的态度并不强硬。”

    这已经不是十年前了,通过大同盟战争、俄土战争等各类大大小小的战争,欧洲主要国家已经摸清了帝国的战略。

    帝国参与欧洲战争从来都不会过早的加入战争,只有在保持中立的情况下,才能吃两家。

    而欧洲国家进行战争,帝国几乎没有什么领土诉求,主要的诉求就是战略平衡与经济贸易诉求,这使得帝国不会轻易下场。

    瑞典所要建立的同盟,其中必然会成功的是荷兰,但瑞典认为这还不够,想要争取两个重要盟友,一个是奥斯曼帝国,双方可以一起对付沙俄和波兰,另外一个就是英国。而这两个国家,一个与瑞典交往不多,另外一个与帝国的战争才结束,想要拉他们进入联盟,还是需要在帝国支持的情况下。

    “这一点请卡尔国王放心,英国与奥斯曼是否参战,完是他们的自由。”澹台云风表示。

    英国的内战刚刚消停下来,尚未结束,肯定不会轻易参战,而奥斯曼也是进入恢复期,应该也会谨慎进入战争状态。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在斯德哥尔摩的澹台云风与卡尔十二世会面了四次,每一次,卡尔都会给澹台云风惊喜。

    先是确定购买包括线膛枪和后装火炮在内的军事装备,其次就是签订一些经济贸易合作,而这些,都有江闲云的功劳在里面。江闲云在瑞典已经四年,他对卡尔国王和这个国家很了解,他知道瑞典可以为之付出什么,也知道帝国想要得到什么,而一切的成果都在最后一次会面所得到的秘密协定之后。

    这次会谈,卡尔十二世拿出了一个帝国无法拒绝的条件,那就是冰岛。只要帝国支持瑞典赢得战争,保卫国家,那么瑞典则会帮助帝国得到冰岛。

    此时的冰岛属于丹麦与挪威王国,但却被视为殖民地,丹麦国王从来不把冰岛人当成自己的子民,肆意的压榨和剥削,任何火山爆发之类的天灾或者瘟疫疾病,都会让冰岛上的人口大规模的减少,此时的冰岛人口只有区区三万多。

    而帝国对冰岛曾经也表现出一些兴趣,这与帝国的战略有关,那就是尽可能在靠近欧洲的地方获得土地,休达、马耳他和佛得角群岛都是佐证,但这些领地都靠南,帝国希望在欧洲西北方向也可以拥有土地。冰岛自然就成了最好的选择,虽然气候恶劣,但人口比较少,且距离英国也不远。

    可是丹麦国王没有任何合作的意愿,丹麦与帝国的关系很差,就以东印度公司为例,现在英国与荷兰的东印度公司都已经取缔,瑞典、法国等国虽然还保留东印度公司,但垄断也仅仅是拘泥于某些奢侈品,比如香料,航线垄断已经不存在了,唯有丹麦例外,其拒绝一切帝国商人进入境内贸易,所有的东方商品的输入只能通过东印度公司,其控制着,波罗的海与北海的海峡,却不愿意为帝国的商船提供服务。

    卡尔国王答应,如果与丹麦爆发战争,并且可以击败丹麦,那么就会要求其割让冰岛,继而把这个岛屿出售给帝国。

    这可是真的瘙到了帝国的痒痒肉,也可以想见,这是江闲云给自己朋友找到了合作方法。

    而瑞典也并非没有条件,他们的条件就是帝国与丹麦的关系要在战争结束之前维持现状。

    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欧洲都是如此,一旦面临生死存亡,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选择与帝国拉近关系,想要获得帮助,无论是先进的军事装备还是海量的贷款,都是与国王存亡息息相关的。

    瑞典不希望看到这一幕,虽然在军事战略上,卡尔和他的重臣把江闲云拒之门外,但明眼人都知道,一旦爆发战争,瑞典的第一目标就是丹麦。因为丹麦是所有与瑞典敌对的国家里唯一一个有海军的,其还控制着波罗的海与北海之间的松德海峡,一旦丹麦扼守海峡,就意味着瑞典与一切盟友和友好国家的往来结束,在只依靠自身力量的情况下,瑞典就输了一半。

    当然,实际情况比江闲云等人想的还要激进,瑞典的高层已经决定,只要瑞典被拖入战争,无论丹麦是不是参战方,瑞典都要先发制人,保证可以自由出入波罗的海,才好应对其他国家的挑战。

    而卡尔自幼生活在军营和军校之中,参与了其父亲与帝国之间的合作,他见识过帝国陆军的制式枪炮和海军的先进装备。与欧洲普遍装备的武器相比,那都是革命性的,现在来说,丹麦的海军和陆军都不如瑞典,可一旦局势紧张,丹麦与帝国展开合作,瑞典制定的速胜战略就土崩瓦解了。

    除了冰岛这个条件,瑞典方面还给出了其他的条件,那就是帝国与丹麦的贸易问题,瑞典也会在战争中帮忙解决。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澹台云风最终与卡尔十二世签订了秘密协定,让他下定决心的还有荷兰的态度,瑞典在此之前已经与荷兰达成了协议。

    澹台云风在搞定了瑞典的事情后,立刻坐船,绕行了大半个欧洲,前往了塞得港,在那里,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仪式已经在筹备之中。

    这是一个规格比较低的仪式,帝国方面出席的人员中,规格最高的就是驻欧权特使澹台云风外加苏伊士运河工程的总负责人赵铭德,而奥斯曼帝国方面的规格也不是特别高,只有一个维齐尔和埃及、西奈两个行省的帕夏出席。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本就不是预定的苏伊士运河开通仪式。

    要知道,按照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双方达成的协议,苏伊士运河应该有十四米深,可以通行三万五千吨船只的运河,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只有九米水深,只能保证六千吨的船只通过,当然,这已经让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船只可以使用了。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来自国际的压力,苏伊士运河计划的展开,除了帝国与奥斯曼共同协作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欧洲强国都陷入了战争不能自拔,无暇顾及海外。但是现在不同了,大同盟战争结束,沙俄与奥斯曼也停战了,欧洲的和平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想要在苏伊士运河上插一手。

    奥斯曼是有意如此的,越多的国家参与,水越浑,奥斯曼就越有利益,但帝国不愿意与其他国家分享苏伊士运河,因此一手导演了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运河的开通就意味着苏伊士运河公司的正式运作,除了在金融市场上购入股票,否则无法染指这条运河。

    而第二个原因就是苏伊士运河的股东。

    一开始,两国约定的是,苏伊士运河完由两国政府所有,具体的股权分配看两国做出的贡献,但是很快就做不到了。奥斯曼帝国连年战争,根本拿不出钱来修运河,只能强制征召埃及劳工,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其修运河,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造成了埃及百姓起义,让运河一度停工,相反提高了运河开通的成本。

    因此,两国开始向外出售股票,把苏伊士运河股票拆分成了四十万股出售。

    到运河开通时,奥斯曼帝国政府只拥有运河百分之十七的股票,这还是以运河两岸的土地入股的。而帝国政府拥有百分之二十五,是运河的第一大股东。剩余的股票,面向中国、奥斯曼及威尼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热那亚等少数国家的极少数商人出售,除了两国可以自由购买股票,其余的都是经过奥斯曼帝国审核的。

    因为埃及起义的发生,股东们已经按捺不住情绪了,要是按照旧有的计划,需要帝国三十六年才能开通,与约定好的分红日期直接相悖了。

    7017k